×

金融时报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金融业的灵魂

来源:金融时报   2025年04月25日 11时03分

1,上海陆家嘴.jpg


何世红/文


当前,中国金融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推动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各级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中国金融业的灵魂,也是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必要途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金融理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公平与效率并重,倡导诚信、责任和创新。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金融文化的构建不仅要服务经济发展,还要融入社会责任,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理解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能够推动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弘扬和实践。


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推广需要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要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金融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形态。增强金融从业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公众对金融行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通过讲述金融行业的成功案例和感人故事,营造积极向上的金融文化氛围。


强化制度化建设。金融文化建设要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明确金融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使其成为金融机构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以在员工培训、考核评价等机制中加入金融文化相关指标,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意识到金融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


推动金融科技与金融文化融合。在金融科技应用中,应始终坚守金融工作的初心和使命,确保科技发展服务于人民的实际需求。例如,在开发新产品时,考虑到其社会影响、用户体验和可持续性,确保金融科技的应用不脱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重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金融行业的重要课题。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可融入社会责任的理念,强调金融服务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在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和市场拓展中,应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推动绿色金融、包容性金融的发展,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


持续推进金融文化研究。为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深入发展,学术界和行业内的研究也需不断深化。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对金融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开展相关学术交流与研讨,分享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为金融文化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鼓励创新与多样化的文化表达。例如,利用现代传播工具(如短视频、播客、社交媒体等),制作富有吸引力的文化传播内容,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与参与。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让金融文化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增强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提升金融教育与公众参与。金融文化的推广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和金融教育的普及。应注重提升公民的金融素养,让更多人了解金融的基本知识、风险管理与投资理念。金融机构可以与教育部门合作,在中小学、大学开设金融知识课程,通过讲座、研讨会和实习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青少年对金融的认知与兴趣。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金融文化的传承与推广,通过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方式,增强社会对金融文化的认同感。让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理念深入人心。


加强金融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金融业不仅要关注国内,也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与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交流,学习借鉴其成功的文化建设经验,加快自身的文化创新与发展。这种双向交流,既能丰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也能提升中国金融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同时,关注全球金融变化与挑战。在全球金融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建设也需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与趋势。在开放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强化对国际金融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借鉴国际经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提高中国在全球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国际传播奠定基础。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涵盖政府、金融机构、教育界、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等多个层面。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文化体系和推广机制,强化金融文化的教育与传播,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推动金融文化与金融科技、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促进跨国交流与合作,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


截屏2025-04-25 16.54.38.png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金融时报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金融业的灵魂

来源:金融时报   2025年04月25日 11时03分

1,上海陆家嘴.jpg


何世红/文


当前,中国金融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推动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各级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中国金融业的灵魂,也是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必要途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金融理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公平与效率并重,倡导诚信、责任和创新。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金融文化的构建不仅要服务经济发展,还要融入社会责任,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理解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能够推动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弘扬和实践。


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推广需要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要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金融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形态。增强金融从业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公众对金融行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通过讲述金融行业的成功案例和感人故事,营造积极向上的金融文化氛围。


强化制度化建设。金融文化建设要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明确金融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使其成为金融机构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以在员工培训、考核评价等机制中加入金融文化相关指标,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意识到金融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


推动金融科技与金融文化融合。在金融科技应用中,应始终坚守金融工作的初心和使命,确保科技发展服务于人民的实际需求。例如,在开发新产品时,考虑到其社会影响、用户体验和可持续性,确保金融科技的应用不脱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重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金融行业的重要课题。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可融入社会责任的理念,强调金融服务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在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和市场拓展中,应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推动绿色金融、包容性金融的发展,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


持续推进金融文化研究。为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深入发展,学术界和行业内的研究也需不断深化。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对金融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开展相关学术交流与研讨,分享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为金融文化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鼓励创新与多样化的文化表达。例如,利用现代传播工具(如短视频、播客、社交媒体等),制作富有吸引力的文化传播内容,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与参与。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让金融文化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增强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提升金融教育与公众参与。金融文化的推广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和金融教育的普及。应注重提升公民的金融素养,让更多人了解金融的基本知识、风险管理与投资理念。金融机构可以与教育部门合作,在中小学、大学开设金融知识课程,通过讲座、研讨会和实习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青少年对金融的认知与兴趣。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金融文化的传承与推广,通过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方式,增强社会对金融文化的认同感。让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理念深入人心。


加强金融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金融业不仅要关注国内,也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与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交流,学习借鉴其成功的文化建设经验,加快自身的文化创新与发展。这种双向交流,既能丰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也能提升中国金融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同时,关注全球金融变化与挑战。在全球金融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建设也需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与趋势。在开放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强化对国际金融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借鉴国际经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提高中国在全球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国际传播奠定基础。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涵盖政府、金融机构、教育界、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等多个层面。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文化体系和推广机制,强化金融文化的教育与传播,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推动金融文化与金融科技、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促进跨国交流与合作,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


截屏2025-04-25 16.54.38.png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