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突破

来源:人民币杂志   2025年04月22日 09时15分

2020-人民币-4.jpg

人民币杂志 | 魏征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其中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的提升成为关键一环。近期,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金融创新举措的实施,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突破契机。

政策驱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出台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和收付效率。鼓励银行在真实合规前提下,优化单据审核,加强数据共享,这将大大减少企业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操作中的繁琐流程。以往,企业在进行跨境人民币投融资、项目建设和采购、收益回收等业务时,往往需要提交大量单据,且不同银行和地区之间的审核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业务办理周期长、效率低。如今,随着单据审核的优化,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完成业务流程,提升资金周转效率。例如,在一些试点银行,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汇款单笔业务办理时间已普遍压缩至 5 分钟以内。

同时,鼓励银行构建以风险评估为导向的主体分类管理模式,采用多种事中事后核查方式。这意味着银行不再单纯依赖事前的繁琐审核,而是通过对企业风险状况的综合评估,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进行更灵活、高效的管理。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企业,银行可以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速度;对于风险较高的企业,则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确保业务合规。这种分类管理模式有助于银行在保障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升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整体效率。

结算体系升级:CIPS 功能与网络覆盖拓展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作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的核心系统,其功能的提升和全球网络覆盖的扩大对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至关重要。《行动方案》强调,跨境清算公司要增强与金融机构协同联动,共同提升对 “走出去” 企业的服务水平。

一方面,推动更多银行加入 CIPS,持续扩大 CIPS 网络覆盖范围。截至 2023 年末,CIPS 共有直接参与者 139 家,间接参与者 1345 家,业务范围覆盖全球 182 个国家和地区的 4442 家法人银行机构。随着更多银行的加入,CIPS 的网络将更加密集,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广泛、便捷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服务。例如,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以往由于缺乏 CIPS 的覆盖,企业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面临诸多困难,成本高且效率低。随着 CIPS 网络的不断拓展,这些国家的企业能够更便捷地接入 CIPS,享受高效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服务。

另一方面,加强 CIPS 建设,完善系统功能,研究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应用于 CIPS 系统后,可以提高跨境支付的透明度和安全性,降低交易风险。同时,能够进一步优化支付清算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结算效率,为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贸易、航运及投融资提供安全高效的结算清算服务。

企业带动:“本币优先” 理念下的示范效应

《行动方案》提出加强 “本币优先” 理念宣导和跨境人民币政策宣传,建立上海市重点领域国有企业人民币跨境使用工作评价机制,鼓励 “走出去” 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优先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支付结算,并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各类企业使用人民币。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在跨境业务中优先使用人民币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当国有企业带头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支付结算时,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为了更好地与国有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也会逐渐倾向于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例如,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项目中,国有企业作为项目的主导方,如果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那么设备供应商、物流企业、安装调试企业等相关产业链企业也会随之采用人民币结算,从而形成一个以人民币结算为主的产业链生态。这种示范效应不仅能够促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还能够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场景拓展:重点领域专业服务方案设计

为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比重,《行动方案》提出研究设计推动 “丝路电商”、高端航运业、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海外员工服务等领域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比重的专业服务方案。

在 “丝路电商” 领域,随着我国与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电子商务合作的不断深化,人民币跨境结算需求日益增长。通过设计针对性的专业服务方案,例如建立适应电商交易特点的人民币结算模式、提供便捷的跨境人民币支付工具等,可以有效提高人民币在 “丝路电商” 领域的结算比重。在高端航运业,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载体,航运业的结算货币选择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出符合航运业特点的人民币结算服务,如针对运费结算、船舶交易等环节的人民币结算方案,可以吸引更多航运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提升人民币在高端航运业的影响力。

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方面,由于项目金额大、周期长,采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专业服务方案可以包括为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支持、设计合理的人民币结算条款等。对于海外员工服务领域,通过提供便捷的人民币工资发放、跨境汇款等服务,可以方便海外员工使用人民币,促进人民币在个人跨境业务中的使用。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以及在结算体系升级、企业示范带动和重点领域场景拓展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将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影响力,还能够为我国企业 “走出去” 和国际贸易投资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突破

来源:人民币杂志   2025年04月22日 09时15分

2020-人民币-4.jpg

人民币杂志 | 魏征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其中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的提升成为关键一环。近期,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金融创新举措的实施,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突破契机。

政策驱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出台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和收付效率。鼓励银行在真实合规前提下,优化单据审核,加强数据共享,这将大大减少企业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操作中的繁琐流程。以往,企业在进行跨境人民币投融资、项目建设和采购、收益回收等业务时,往往需要提交大量单据,且不同银行和地区之间的审核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业务办理周期长、效率低。如今,随着单据审核的优化,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完成业务流程,提升资金周转效率。例如,在一些试点银行,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汇款单笔业务办理时间已普遍压缩至 5 分钟以内。

同时,鼓励银行构建以风险评估为导向的主体分类管理模式,采用多种事中事后核查方式。这意味着银行不再单纯依赖事前的繁琐审核,而是通过对企业风险状况的综合评估,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进行更灵活、高效的管理。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企业,银行可以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速度;对于风险较高的企业,则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确保业务合规。这种分类管理模式有助于银行在保障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升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整体效率。

结算体系升级:CIPS 功能与网络覆盖拓展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作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的核心系统,其功能的提升和全球网络覆盖的扩大对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至关重要。《行动方案》强调,跨境清算公司要增强与金融机构协同联动,共同提升对 “走出去” 企业的服务水平。

一方面,推动更多银行加入 CIPS,持续扩大 CIPS 网络覆盖范围。截至 2023 年末,CIPS 共有直接参与者 139 家,间接参与者 1345 家,业务范围覆盖全球 182 个国家和地区的 4442 家法人银行机构。随着更多银行的加入,CIPS 的网络将更加密集,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广泛、便捷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服务。例如,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以往由于缺乏 CIPS 的覆盖,企业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面临诸多困难,成本高且效率低。随着 CIPS 网络的不断拓展,这些国家的企业能够更便捷地接入 CIPS,享受高效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服务。

另一方面,加强 CIPS 建设,完善系统功能,研究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应用于 CIPS 系统后,可以提高跨境支付的透明度和安全性,降低交易风险。同时,能够进一步优化支付清算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结算效率,为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贸易、航运及投融资提供安全高效的结算清算服务。

企业带动:“本币优先” 理念下的示范效应

《行动方案》提出加强 “本币优先” 理念宣导和跨境人民币政策宣传,建立上海市重点领域国有企业人民币跨境使用工作评价机制,鼓励 “走出去” 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优先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支付结算,并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各类企业使用人民币。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在跨境业务中优先使用人民币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当国有企业带头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支付结算时,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为了更好地与国有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也会逐渐倾向于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例如,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项目中,国有企业作为项目的主导方,如果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那么设备供应商、物流企业、安装调试企业等相关产业链企业也会随之采用人民币结算,从而形成一个以人民币结算为主的产业链生态。这种示范效应不仅能够促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还能够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场景拓展:重点领域专业服务方案设计

为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比重,《行动方案》提出研究设计推动 “丝路电商”、高端航运业、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海外员工服务等领域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比重的专业服务方案。

在 “丝路电商” 领域,随着我国与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电子商务合作的不断深化,人民币跨境结算需求日益增长。通过设计针对性的专业服务方案,例如建立适应电商交易特点的人民币结算模式、提供便捷的跨境人民币支付工具等,可以有效提高人民币在 “丝路电商” 领域的结算比重。在高端航运业,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载体,航运业的结算货币选择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出符合航运业特点的人民币结算服务,如针对运费结算、船舶交易等环节的人民币结算方案,可以吸引更多航运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提升人民币在高端航运业的影响力。

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方面,由于项目金额大、周期长,采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专业服务方案可以包括为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支持、设计合理的人民币结算条款等。对于海外员工服务领域,通过提供便捷的人民币工资发放、跨境汇款等服务,可以方便海外员工使用人民币,促进人民币在个人跨境业务中的使用。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以及在结算体系升级、企业示范带动和重点领域场景拓展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将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影响力,还能够为我国企业 “走出去” 和国际贸易投资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