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丰银行被央行警告处罚后该如何解决滞后的合规管理问题?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2月06日 12时15分

恒丰银行2017-11-30-4.jpg


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金钟


2025年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一则重磅罚单:恒丰银行因8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罚款1060.68万元。这是恒丰银行近年来收到的又一张千万级罚单,也是其合规管理问题的一次集中暴露。从账户管理到反洗钱,从信用信息管理到客户身份识别,恒丰银行的违规行为几乎覆盖了银行合规管理的所有核心领域。这张罚单不仅揭示了恒丰银行在合规管理上的严重滞后,也为其未来的整改之路敲响了警钟。


罚单背后的合规漏洞:全面性违规的警示


恒丰银行的此次罚单涉及8项违法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违反信用信息采集与查询规定、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报送大额交易或可疑交易报告,以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这些违规行为不仅暴露出恒丰银行在合规管理上的系统性缺陷,也反映了其在反洗钱、数据治理等核心领域的严重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罚单并非恒丰银行首次因合规问题被处罚。2024年,恒丰银行已多次收到百万级罚单,累计被罚没金额接近2000万元。例如,杭州分行因“虚增存贷款”和“贷款资金挪用购买理财”被罚380万元,台州分行因“不正当吸收存款”被罚150万元,昆明分行因“未遵循利费分离原则”被罚205万元。这些罚单的共同特点是,违规行为涉及银行的多个业务环节,呈现出“全面性”特征。


管理层责任缺失:合规问题的根源


恒丰银行屡遭大额处罚的背后,离不开管理层责任的缺失。自2014年首任董事长姜喜运因贪污被判死缓以来,恒丰银行的管理层一直处于动荡之中。2019年,继任董事长蔡国华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并宣判。尽管近年来国资入主推动了恒丰银行的重组,但管理层的不稳定性使得合规管理始终未能真正修复。


2024年至今,恒丰银行共有14名责任人被罚,其中包括时任内控合规部副总经理李某涛被罚9.5万元,台州分行客户经理顾博因违规吸收存款被终身禁业。这些处罚不仅暴露了基层合规意识的淡薄,也反映了恒丰银行内控体系的薄弱。从2024年多地分行频繁收到罚单的情况来看,恒丰银行的合规问题已经深入到业务的各个环节。


整改之路:如何重建合规管理体系?


面对央行的千万罚单,恒丰银行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滞后的合规管理问题。恒丰银行应加强管理层的责任意识,确保高层对合规管理的重视和支持。管理层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对于合规管理的重建至关重要,恒丰银行应尽快填补行长空缺,并引入具有丰富合规经验的高管团队。


恒丰银行应完善内控体系,建立全面的合规管理制度。从账户管理到反洗钱,从信用信息管理到客户身份识别,恒丰银行需要在每个业务环节都设立严格的合规标准和操作流程。同时,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合规培训,提升全员的合规意识,确保每一项业务操作都符合监管要求。


恒丰银行还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对于违反合规规定的员工和管理层,银行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只有通过严格的内部监督和问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恒丰银行的千万罚单不仅是对其合规管理问题的严厉警示,也是对其未来整改之路的明确要求。面对滞后的合规管理,恒丰银行亟需从管理层责任、内控体系建设、员工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重建合规管理体系。只有通过系统性整改,恒丰银行才能重新赢得市场和监管机构的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合规管理不仅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石,也是其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恒丰银行的整改之路任重道远,但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再次陷入“罚单泥潭”。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恒丰银行被央行警告处罚后该如何解决滞后的合规管理问题?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2月06日 12时15分

恒丰银行2017-11-30-4.jpg


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金钟


2025年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一则重磅罚单:恒丰银行因8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罚款1060.68万元。这是恒丰银行近年来收到的又一张千万级罚单,也是其合规管理问题的一次集中暴露。从账户管理到反洗钱,从信用信息管理到客户身份识别,恒丰银行的违规行为几乎覆盖了银行合规管理的所有核心领域。这张罚单不仅揭示了恒丰银行在合规管理上的严重滞后,也为其未来的整改之路敲响了警钟。


罚单背后的合规漏洞:全面性违规的警示


恒丰银行的此次罚单涉及8项违法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违反信用信息采集与查询规定、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报送大额交易或可疑交易报告,以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这些违规行为不仅暴露出恒丰银行在合规管理上的系统性缺陷,也反映了其在反洗钱、数据治理等核心领域的严重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罚单并非恒丰银行首次因合规问题被处罚。2024年,恒丰银行已多次收到百万级罚单,累计被罚没金额接近2000万元。例如,杭州分行因“虚增存贷款”和“贷款资金挪用购买理财”被罚380万元,台州分行因“不正当吸收存款”被罚150万元,昆明分行因“未遵循利费分离原则”被罚205万元。这些罚单的共同特点是,违规行为涉及银行的多个业务环节,呈现出“全面性”特征。


管理层责任缺失:合规问题的根源


恒丰银行屡遭大额处罚的背后,离不开管理层责任的缺失。自2014年首任董事长姜喜运因贪污被判死缓以来,恒丰银行的管理层一直处于动荡之中。2019年,继任董事长蔡国华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并宣判。尽管近年来国资入主推动了恒丰银行的重组,但管理层的不稳定性使得合规管理始终未能真正修复。


2024年至今,恒丰银行共有14名责任人被罚,其中包括时任内控合规部副总经理李某涛被罚9.5万元,台州分行客户经理顾博因违规吸收存款被终身禁业。这些处罚不仅暴露了基层合规意识的淡薄,也反映了恒丰银行内控体系的薄弱。从2024年多地分行频繁收到罚单的情况来看,恒丰银行的合规问题已经深入到业务的各个环节。


整改之路:如何重建合规管理体系?


面对央行的千万罚单,恒丰银行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滞后的合规管理问题。恒丰银行应加强管理层的责任意识,确保高层对合规管理的重视和支持。管理层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对于合规管理的重建至关重要,恒丰银行应尽快填补行长空缺,并引入具有丰富合规经验的高管团队。


恒丰银行应完善内控体系,建立全面的合规管理制度。从账户管理到反洗钱,从信用信息管理到客户身份识别,恒丰银行需要在每个业务环节都设立严格的合规标准和操作流程。同时,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合规培训,提升全员的合规意识,确保每一项业务操作都符合监管要求。


恒丰银行还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对于违反合规规定的员工和管理层,银行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只有通过严格的内部监督和问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恒丰银行的千万罚单不仅是对其合规管理问题的严厉警示,也是对其未来整改之路的明确要求。面对滞后的合规管理,恒丰银行亟需从管理层责任、内控体系建设、员工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重建合规管理体系。只有通过系统性整改,恒丰银行才能重新赢得市场和监管机构的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合规管理不仅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石,也是其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恒丰银行的整改之路任重道远,但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再次陷入“罚单泥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