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亿元隐性债务曝光,各地为何依然顶风作案?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4年09月19日 19时41分

DSC_4090.JPG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评论员 大河


最近,财政部再次发声,通报了八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涉及新增隐性债务约116亿元。这一消息无疑为各地政府敲响了警钟,然而,尽管中央反复强调不得新增隐性债务,仍有少数地方顶风作案,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在这次通报中,涉及的地区包括天津、辽宁、江西、吉林、海南等省份。八起案例中,七个涉及新增隐性债务,金额合计约116亿元。其中,天津市天津港保税区的违规借款最为突出,借款金额达到73.97亿元,主要通过向地方国有企业借款的方式实现。此外,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新增隐性债务19.96亿元,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新增隐性债务3.4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仍在继续违规举债,形成隐性债务。


此次曝光的案例显示,向地方国有企业借款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的一种普遍手法。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三地通过这种方式新增隐性债务的金额占到此次通报中违规举债总金额的八成以上。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法规的直接限制,增加了隐蔽性,导致中央监管难度加大。


财政部通报中指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偏差,纪律观念不严,导致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种心理驱动使得地方政府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选择了通过违规举债来实现短期目标,提升政绩。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在合法融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和其他隐性方式举债,以满足紧迫的资金需求。


虽然中央近年来加强了对隐性债务的监管,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和借款手段的隐蔽性,导致一些违规行为仍然能够在监管的缝隙中生存。财政部虽已采取多项措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监测和问责机制。


面对地方政府顶风作案的现象,财政部表示将持续强化隐性债务的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此次通报中的问责措施,涉及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教育等方式,虽然对责任人进行了相应处罚,但尚未达到更为严厉的降级、撤职或开除。此外,违规提供融资的银行负责人也受到相应的问责,表明金融机构在此类事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116亿元隐性债务的曝光,揭示了地方政府在当前经济压力下的违规举债现象。尽管中央加强了监管和问责,但地方政府仍然通过隐蔽手段进行违规融资,反映出政绩观偏差、资金需求压力及监管滞后等多重因素。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财政部门需要继续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推动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根本上缓解隐性债务问题。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116亿元隐性债务曝光,各地为何依然顶风作案?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4年09月19日 19时41分

DSC_4090.JPG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评论员 大河


最近,财政部再次发声,通报了八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涉及新增隐性债务约116亿元。这一消息无疑为各地政府敲响了警钟,然而,尽管中央反复强调不得新增隐性债务,仍有少数地方顶风作案,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在这次通报中,涉及的地区包括天津、辽宁、江西、吉林、海南等省份。八起案例中,七个涉及新增隐性债务,金额合计约116亿元。其中,天津市天津港保税区的违规借款最为突出,借款金额达到73.97亿元,主要通过向地方国有企业借款的方式实现。此外,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新增隐性债务19.96亿元,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新增隐性债务3.4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仍在继续违规举债,形成隐性债务。


此次曝光的案例显示,向地方国有企业借款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的一种普遍手法。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三地通过这种方式新增隐性债务的金额占到此次通报中违规举债总金额的八成以上。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法规的直接限制,增加了隐蔽性,导致中央监管难度加大。


财政部通报中指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偏差,纪律观念不严,导致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种心理驱动使得地方政府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选择了通过违规举债来实现短期目标,提升政绩。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在合法融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和其他隐性方式举债,以满足紧迫的资金需求。


虽然中央近年来加强了对隐性债务的监管,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和借款手段的隐蔽性,导致一些违规行为仍然能够在监管的缝隙中生存。财政部虽已采取多项措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监测和问责机制。


面对地方政府顶风作案的现象,财政部表示将持续强化隐性债务的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此次通报中的问责措施,涉及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教育等方式,虽然对责任人进行了相应处罚,但尚未达到更为严厉的降级、撤职或开除。此外,违规提供融资的银行负责人也受到相应的问责,表明金融机构在此类事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116亿元隐性债务的曝光,揭示了地方政府在当前经济压力下的违规举债现象。尽管中央加强了监管和问责,但地方政府仍然通过隐蔽手段进行违规融资,反映出政绩观偏差、资金需求压力及监管滞后等多重因素。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财政部门需要继续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推动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根本上缓解隐性债务问题。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