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银行半年报各自的亮点在哪里?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4年08月31日 09时24分
工商银行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现场。中国金融网首席记者 郑国华摄
中国工商银行
2024年8月30日,中国工商银行(股票代码SH:601398;HK:1398)公布2024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今年以来,工商银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接受中央巡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推进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字化动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五化”转型,在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中有效发挥主力军、压舱石作用,主要经营指标保持稳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半年,工商银行资产、资本、资金更加平衡协调,“强优大”核心指标保持稳健,经营韧性不断增强。实现营业收入4019.99亿元,净利润1712.96亿元,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和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ROE)分别是0.75%和9.53%。发行国内首单TLAC非资本债券,资本充足率19.16%;不良贷款率1.35%,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8.43%,较年初上升4.46个百分点,全口径拨备余额超过9500亿元,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连续12年蝉联全球银行1000强榜首。
根据董事会建议,工商银行计划首次实施中期现金分红,2024年度中期普通股预计派息总额约为511.09亿元人民币,即每10股派发人民币1.434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30%,为广大股东持续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回报。
聚焦现代化布局 服务实体质效持续提升
工商银行不断完善高质量金融供给,围绕布局现代化,坚持投融资一体化发展策略,突出主责主业,统筹用好投融资总量和结构、增量和存量,更加精准有效地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
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上半年,工商银行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1.74万亿元,增长7.1%;人民币债券投资余额增加1.09万亿元,境内主承销债券近7700亿元,投融资总量、增量均保持市场领先。
投融资结构与实体经济更加适配。工商银行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突出主责主业,加强对“两重”“两新”“三大工程”等领域金融服务,投向制造业贷款增长13%,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14.7%,绿色贷款增长13.7%,普惠贷款增长21.5%,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积极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要求,有力支持保交房。着力促消费、扩内需,个人消费贷、经营贷和信用卡透支合计增加超过3040亿元。
助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工商银行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为重要着力点,持续加大制造业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开展“春苗行动”,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力度。组建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强化“股贷债保”联动,加大专精特新贷款投放力度,激发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作用。截至6月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近4000亿元。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均衡有效。工商银行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区域金融布局,完善金融供给,满足市场主体和金融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深入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截至6月末,手机银行和工银“兴农通”APP累计服务线上涉农客户超1.74亿户;累计建成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4700余家,县域网点覆盖率提升至87%;上半年重点帮扶县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智能化风控深入推进 各类风险总体可控
工商银行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遵循“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路径,深化境内境外机构、表内表外业务、商行投行业务和其他业务、线上线下、总行和下属机构“五个一本账”全面风险管理,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工商银行持续完善智能信贷风控体系,高标准迭代运行授信审批新规,发挥好资产质量管理“关键阀”作用。继续开展资产质量攻坚,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率1.35%,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上升4.46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
全面风险管理持续增强。工商银行完善集团风险内控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各层级风险官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息科技与网络安全、产品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强化新兴领域、投融资业务合作机构等风险管理。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完善风险应对预案和管理措施,稳妥应对全球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影响。
智能化风控水平不断提升。工商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加快风控智能化转型,推动全量风险数据共用共享,提升交叉风险监控效能,提高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能力。应用卫星遥感、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深入推进数据一站式加工、智能化服务和开放化生态建设,打造安全稳健的银行标杆。
改革转型提速加力 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工商银行坚持守正创新,巩固“扬长补短固本强基”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现代金融发展方向,聚焦客户需求变化,深入推进GBC+基础性工程、数字工行等重点领域创新,推动经营生态更趋完善、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生态化基础不断夯实。工商银行久久为功推进GBC+基础性工程,推动资金链、客户链、服务链、价值链四链协同。发布银行业首份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方案,完善产业基金客户管理体系,金融合作生态内涵不断丰富。进一步夯实平衡基础,坚持价值创造、市场地位、风险管控、资本约束的平衡,推进资产资本资金、存贷收、强优大的协同,实现拨备前利润、净利润等核心指标的稳健,确保资产负债表干净健康、利润表平衡协调可持续。
多元化结构持续健全。工商银行持续发力调结构,提升做优做强成色。“大中小微个”相协调的客户结构加快构建,公司、个人和普惠客户数分别增加78.8万户、893.2万户和46.3万户。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零售+普惠”贷款增量占比进一步提升。板块结构持续筑牢,公司贷款、债券投资、储蓄存款、机构及同业存款实现较好增长,人民币存款余额近32.4万亿元、增加5570亿元;个人金融资产(AUM)余额近21.8万亿元,继续保持领先。
数字化动能加速发力。工商银行持续推进“数字工行”(D-ICBC)建设,加快推动更多数字产品和服务从“可用”向“好用”转变。发布手机银行9.0版本,为客户提供更加智慧便捷的移动金融服务,手机银行客户规模和月活保持领先。深化千亿级大模型技术建设与赋能,已在金融市场、信贷风控、网络金融等领域的数十个业务场景落地应用,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践行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完善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数字技术生态,上半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国内同业第一。主动应对金融网络安全新挑战,全行信息系统可用率持续保持99.99%以上的高水平。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力有效。工商银行充分发挥全球经营优势,积极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全面服务贸易强国建设,启动“春融行动2024”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上半年为境内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发放融资超5000亿元。深入开展“春煦行动”,为全球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跨境人民币服务。聚力支持“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支持金融市场开放,服务来自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境外机构投资者。优化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设置“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提供外卡取现、货币兑换以及绑卡咨询等专业服务。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充分发挥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一带一路”银行间合作机制(BRBR)、中欧企业联盟等平台作用,助力构建更加稳定、多边合作的国际金融秩序。
下一阶段,工商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落实中央巡视和党纪学习教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五化”转型,以改革实效促进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发挥,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展现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气象新作为。
中国农业银行
8月30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1288;HK:1288)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今年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业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业务经营保持稳健
主要质效指标保持正增长。实现净利润1,365亿元,同比增长2.0%。营业收入3,671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利息净收入2,908亿元,同比增长0.1%,净息差1.45%,环比一季度上升1BP。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为10.75%,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为0.67%。资本充足率为18.45%,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3%。央行MPA评估连续9个季度保持A档。
贷款投放合理适度。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优化强化实体经济金融服务。贷款总额24.4万亿元,新增1.77万亿元,增速7.8%,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个人贷款余额8.7万亿元,新增5,922亿元。对公贷款余额14.3万亿元,新增1.55万亿元。信贷投放节奏平稳,各月度间贷款增长更为均衡。
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全口径客户存款余额34.1万亿元。其中,境内个人存款日均余额17.5万亿元,新增1.5万亿元;境内对公存款日均余额11.9万亿元,新增0.9万亿元。个人存款、对公存款日均增量均居同业首位。境内人民币存款付息率1.63%,较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贷款拨备覆盖率303.94%,资产拨备总量超过万亿,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较强水平。
服务“三农”和城乡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农”县域和城镇化贷款持续增加。统筹服务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县域贷款余额9.60万亿元,余额占境内贷款比重达40.1%;新增8,267亿元,增速9.4%,高于全行1.6个百分点。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2.21万亿元,新增1,999亿元;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4,138亿元,新增330亿元。
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不断深化。强化粮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9,945亿元,新增1,499亿元。为种粮农户专属打造的“粮农e贷”产品余额943亿元,新增678亿元。加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乡村产业贷款余额2.26万亿元,新增4,202亿元,增速22.8%,高于全行15.0个百分点;乡村建设相关领域贷款余额2.22万亿元,新增2,654亿元,增速13.6%,高于全行5.8个百分点。
推广强农惠农富农新产品新模式。以“惠农e贷”产品为主要抓手,持续加大农户贷款投放,“惠农e贷”余额突破1.4万亿元,增速29.5%,不断满足农民生产经营和增收致富需求。因地制宜创新推出“良田贷”、“冷链助农贷”等特色产品模式,产品总数达281个。在脱贫地区重点推广的“富民贷”余额726亿元,新增322亿元。聚焦骑手、小微商户等新市民金融需求,创新推出主题借记卡,累计服务新市民171万户。持续优化推广“农银惠农云”数字乡村平台,入驻机构20.6万个,覆盖2,600余县(区),客户超600万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聚焦“五篇大文章”金融服务取得新成效
科技金融升级提速。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制造业贷款余额超3.2万亿元,新增3,176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1万亿元,新增1,99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贷款余额7,150亿元,新增58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63万亿元,新增5,272亿元。
绿色金融持续深化。聚焦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绿色金融战略,绿色信贷余额超4.8万亿元。管理ESG主题理财产品59只,规模达541亿元。运用绿色银团贷款、绿色并购贷款、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投行产品服务为绿色行业及客户提供融资超2,100亿元,同比增长30%。
普惠金融上量提质。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人行口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4.51万亿元,新增9,236亿元,余额、增量均位居同业首位。民营企业贷款余额6.24万亿元,新增7,867亿元,增速14.4%。持续开展农情服务工程,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专区,推动网点服务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
养老金融加速完善。积极探索推进养老金融发展,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体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码用户数分别达2.72亿、1.43亿、7,201万户,均居同业第一;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缴存金额等均处行业第一梯队。养老金受托管理规模2,836亿元,增速11.6%。推动网点适老化建设和服务,超2万家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
客户基础与改革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客户基础巩固夯实。个人客户总量达8.71亿户,居同业首位。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日均余额达20.8万亿元,新增1.57万亿元,增量居同业首位。对公客户达1,157万户,新增69.4万户。信用卡新增有效客户369万户、净增商户66万户。服务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战略,大力拓展消费金融客户群,含信用卡在内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20万亿元,新增1,634亿元。
财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优化产品布局、降低财富投资门槛,做好理财、养老保险、债券基金和贵金属等个人综合金融服务,推动财富管理走到更多客户身边。农银理财签约客户突破3,900万户,活跃客户1,159万户,产品规模1.73万亿元。托管资产规模达16.63万亿元,新增1.62万亿元,增速10.8%。
数字金融服务创新推进。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第一动力,积极融入数字中国建设,科技赋能能力不断增强。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MAU)达2.31亿户,新增1,828万户,增速8.59%,持续保持可比同业领先。县域掌银注册客户达2.41亿户,县域月活达1.06亿户;掌银乡村版月活跃客户数突破4,000万户,增速23.1%。线上信贷“农银e贷”余额突破5.1万亿元,增速20.3%。互联网高频场景超4.5万个。
风险防控底线持续夯实筑牢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坚持把防风险作为首要任务,加大不良处置和逾期清收,不良贷款率、逾期贷款率等指标保持可比同业较优水平。其中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0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风险前瞻性指标持续向好。贷款拨备覆盖率303.94%,保持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
市场风险管控更加精准有效。深化市场风险管控平台成果应用,优化平台系统功能,增强风险管控效能。强化市场业务穿透监测,优化风险管理策略和限额管理,积极应对市场波动,市场和流动性风险指标运行平稳。
科技安全底座更加牢固。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做深做透,智慧银行建设平稳起步,精准营销和精准风控效能显著提升。稳妥推进主机下移和容灾建设,实施分布式核心等50余个系统“同城+异地”切换演练,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核心系统日均交易量、日交易峰值分别达15.57亿笔、19.64亿笔,手机银行日交易量峰值达13.84亿笔。
下阶段,农业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银行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实现集团经营管理稳中有进。
截至6月末,集团资产总额33.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5%;负债总额31.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0%;客户存款总额23.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6%,业务规模平稳增长。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179亿元,实现税后利润1,265亿元,财务效益保持稳定。净息差1.44%,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为0.76%,净资产收益率(ROE)为9.58%,主要指标保持合理区间。成本收入比25.54%,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主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积极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金融服务供给质效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持续发力。科技型企业授信客户达到8.35万户,科技创新综合化金融服务累计提供资金超过6,500亿元。绿色金融保持优势。境内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39.77%,积极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性绿色项目,位列彭博“全球绿色UoP贷款”和“可持续挂钩贷款”中资银行第一。绿色债券承销规模保持中资同业首位。普惠金融较快增长。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贷款户数突破130万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授信户数和覆盖率领先同业。养老金融稳步提升。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市场排名靠前,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市场份额提升,养老金受托资金规模增长10.71%。数字金融加力推进。“绿洲工程”投产交易集约、远程核准等业务能力组件,公共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速。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同比增长9.98%,数字货币消费金额排名市场前列。
切实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上半年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1.21万亿元,实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三角、中部地区机构人民币贷款占比较上年末提升。加大服务乡村振兴力度。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28万亿元。大力支持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3.82%。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实施,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个人住房贷款市场份额提升。助力扩内需促消费。个人非房消费业务扩面增量,贷款余额增长24.90%。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企业贷款新增3,484亿元,增长9.35%。
持续巩固特色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的综合化、专业化金融服务。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CIPS间参行新增48家,继续保持全市场第一;跨境人民币清算量、结算量均保持全球领先。积极服务“走出去”“引进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融资支持超过3,410亿美元。熊猫债承销、中资离岸债承销、跨境托管全市场份额继续位列中资同业第一。助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国际贸易结算市场份额保持市场领先,跨境电商总交易额同比增长59.04%。积极服务境外来华人士,外卡收单商户数较年初增长127.47%,外卡交易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并保持同业第一,外币代兑点可比同业市场份额超过50%。全球化经营能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境外商业银行实现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1.04%。综合化经营质效持续提升。围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有效夯实风险防控根基。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筑牢稳健经营基础。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不断提升境外风险管理能力,“一行一策”完善风险管理策略。主动开展重点领域专项压力测试,做实应对预案和托底方案。妥善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扎实有效。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提升10.0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8.91%。
中国银行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以防控风险为永恒主题,以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提升全球布局能力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关键,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开创中国银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国建设银行
2024年8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1939;HK:00939)公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以下数据均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为集团数据,币种为人民币)。上半年,建设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配合中央巡视,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深入推进内涵式集约化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规模、结构、效益及风险,整体经营平稳有序。
核心指标均衡协调
资产负债总量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40.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4%。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4.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0%,实现信贷平稳增长。负债总额37.0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7%。其中,吸收存款28.71万亿元,增幅3.81%。存款付息率1.72%,同比下降5BPs,负债成本持续改善。贷款和金融投资等核心资产占比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至88.16%,对净利息收入形成有力支撑。
经营效益总体稳健,降本增效成果显现。实现经营收入3,748.31亿元,净利润1,650.39亿元。净利息收益率1.54%,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0.84%,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82%,保持较好水平。通过深化全面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效率,上半年经营费用同比下降1.67%,成本收入比24.15%。非利息净收入占经营收入比例21.02%。
资产质量整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充足。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35%。拨备覆盖率238.75%。资本充足率19.25%,一级资本充足率14.9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01%,较2023年末均有所提升,持续保持较优的资本水平和资本结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总体可控。
分红比例保持较优水平,增加中期分红改善投资者体验。2024年增加中期分红492.52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2万亿元,现金分红比例长期保持在30%,近三年每股股息率均在5%以上,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分红保持较高水平,为投资者长期创造稳健回报。
做好“五篇大文章”成效显现
科技金融加快推进。加强科技金融高效供给,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金融动能。制定科技金融业务推进实施方案,推动构建“股贷债保”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技术流”“星光STAR”“投资流”等科技创新评价工具,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授予部分分行“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称号,配套差别化审批与产品创新政策。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80万亿元,增幅12.31%。上半年承销科创票据21期,承销规模63.82亿元。加强集团母子协同,子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
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将绿色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战略发展和企业文化。绿色贷款余额4.46万亿元,增幅14.93%。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投融资需求,创新多元化绿色融资通道,上半年参与承销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37期,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594.94亿元。全方位部署推进集团绿色运营,持续打造绿色低碳银行。
普惠金融平稳发展。普惠金融信贷供给稳步增长,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29万亿元,增幅8.29%。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优化“建行惠懂你”综合化生态服务平台,约1.4万家网点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持续做好县域和乡村金融服务,涉农贷款余额3.38万亿元,增幅9.54%。
养老金融稳步推进。培育“健养安”养老金融品牌,全力建设养老金融专业银行。打造首批60家“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做实产品权益、适老服务、养老投教、养老微生态四大特色。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协同发展。建信养老金管理资产规模6,187.23亿元。持续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完整覆盖储蓄、基金、保险、理财四类产品。将养老产业纳入优先支持行业管理,引导信贷资源向养老产业倾斜。
数字金融扎实推进。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能力;加快服务数字经济、支持数实融合。持续打磨手机银行和建行生活“双子星”平台功能场景,平台流量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6月末,“双子星”用户总数达5.05亿户。积极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各行业数字化效率提升,加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支持力度。
服务实体质效提升
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持续深化。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投向制造业的贷款3.05万亿元,增幅12.79%。民营企业贷款5.87万亿元,增幅8.74%。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2.72万亿元,增幅21.19%。境内房地产行业贷款9,107.26亿元,增幅6.65%。上半年累计为5,049个核心企业产业链的11.93万户链条客户提供6,381.06亿元供应链融资支持,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有力支持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公司类贷款新增超8,000亿元。支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加大国债、地方政府债等政府债券和绿色债券投资,金融投资较上年末增加2,859.23亿元。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稳外贸稳外资”支持力度,上半年贸易融资投放量1.1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0%;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5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66%。英国人民币清算行累计清算量突破100万亿元,保持亚洲以外最大人民币清算行地位。持续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
综合化经营能力稳步提升。公司金融业务坚持以客群经营能力提升为中心,持续深化商投行一体化、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体制建设,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全面金融解决方案。公司类客户1,134万户。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14.68万亿元,增幅11.02%。个人金融业务深化客户“分层、分群、分级”服务模式,提升全量客户服务效能,个人全量客户7.62亿人,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突破19.74万亿元。资金资管业务满足客户综合投融资需求,服务支撑资本市场,集团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5.20万亿元,资产托管规模总量突破23万亿元。境外机构资产规模平稳增长,经营效益同比提升;综合化经营子公司业务规模保持稳定,总体发展良好。
高质量发展基础夯实
集约化运营持续赋能。加大推广集约化运营,数字化减负效能不断释放,网点集约化运营事项累计拓展至308项。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应用实现任务的统一管控和场景的集约运营,广泛覆盖财会、风控、渠运、信用卡等33项业务领域,赋能全集团效率提升。个人客户直营服务模式产能贡献持续提升,逐步成为服务大众客户的新型有效生产模式。发挥数字化转型对主营业务的推动作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便利性,网络供应链、智慧投行、财富管理、个人养老金、消费信贷、普惠金融等线上产品和服务更广泛地触达客户。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重检风险偏好,强化总行部门、境内分行、境外机构和子公司的协调联动,加强“三道防线”协同控险和集团一体化风险防控。扎实推进资产质量主动管控,稳妥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做好“保交房”“三大工程”配套金融服务。稳步推进巴塞尔协议Ⅲ达标。持续推进企业级风险管理平台建设,智能风控实现拓维升级。
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充分发挥ESG要素对优化业务结构、防范经营风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优化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管理;持续拓展金融服务可及性,严守数据隐私安全底线,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员工成才成长搭建广阔平台,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明晟ESG评级保持为AA,评级得分位列全球主要银行前列。
展望2024年下半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态势不会改变。建设银行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更好统筹总量和结构、规模和效益、短期和长期、局部和全域、发展和安全,有力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提升经营质量,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坚决守牢风险合规底线,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资讯
-
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广大游客推荐永胜县特产沃柑
2023年03月27日 10时44分 -
非凡十年谱华章、接续奋斗续辉煌
2022年11月25日 09时28分 -
中国科技公司成为全球焦点
2025年02月02日 11时30分